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正式出炉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同步公布了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这份备受瞩目的名单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60人。这是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的角逐,后续将经过外部同行专家评选和院士增选大会选举,最终选出不超过100名新增选院士。
两院院士增选每两年举行一次,是民族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称号。2025年的院士增选职业依然遵循严格的名额分配机制,各学部名额明确,并特别设置了支持民营科技领军企业和西部边远地区候选人的通道。这体现了民族对科技创新多元化和区域协调进步的重视。
名单亮点:85后学者崭露头角
今年的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批年轻有为的”80后”学者。浙江大学刘一峰和苏州大学王殳凹两位39岁的青年科学家入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名单,展现了我国科技人才梯队的年轻化动向。
刘一峰1985年出生,2021年从耶鲁大学正教授职位全职回国加盟浙江大学,主要研究代数数论和自守形式,曾获2017年美国斯隆研究奖和2018年SASTRA拉马努金奖。而同样出生于1985年的王殳凹,现任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院长,是民族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顺带提一嘴,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常超、中科院古脊椎所付巧妹等”80后”学者也再次入围。工程院方面,北航陶飞、中科大陆朝阳、深圳华大徐讯等一批”80后”青年才俊同样榜上有名。这些年轻面孔的涌现,预示着中国科技界新生力量的崛起。
增选纪律严明:设静默期防违规
在公布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同时,两院都强化了增选纪律要求。中国科学院明确提出了院士候选人”静默期”制度——从成为有效候选人至增选结局公布前,规则上不得参加有同行出席的各类会议和评审活动。
中国工程院也同步发布通知,强调院士不得参加候选人及其单位在增选期间组织的活动,不得私下接触候选人及其委托人。对违反纪律者将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将永久取消参选资格并终身追责;已当选者可能被取消院士称号。
这些严格的纪律规定,旨在确保院士增选职业的公正性和严肃性,防止说情打招呼等不当行为,维护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的纯洁性。
多领域尖端人才角逐院士称号
从学科分布来看,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涵盖了我国科技进步的重点领域。新能源领域的比亚迪廉玉波、宁德时代吴凯,光伏行业的隆基绿能李振国等产业界科技领军人物再次入围。
3D打印领域知名学者汤慧萍、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等也出现在候选名单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也有多位学者入围,如西湖大学柴继杰、汤雷翰,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魏苏淮等,展现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成果。
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布,既是对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一次集中检阅,也预示着中国科技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良好局面。随着增选职业的推进,我们期待最终诞生的新院士能够引领中国科技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