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育职业规划范文
传统节日教育职业规划 第一篇
一、主题背景: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时下我们对洋节付出的情感明显多于我们自己的节日。我们记得情人节是哪一天,记得圣诞节是哪一天,知道平安夜是怎么回事,知道母亲节甚至是父亲节的来历,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我们的忽视中,端午节寂寞了一年又一年,重阳节冷落了一次一次,清明节若不是与一部分人的哀思联系在一起,恐怕我们早已忘记了它的`存在,更不要说它的深刻内涵了。
大树不能断根而叶茂,民族也不能忘本而繁荣,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赖以生存在的土壤、营养,在洋节铺天盖地的中国社会里,我们的传统节日再也不能默默无闻、倍受冷落了。我们既要提醒成年人记起我们的传统节日,更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祖国的传统节日里,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那份情怀,那份厚重的文化,因此,我们要让孩子逐步地熟悉中国的传统节日,领会中国的传统节日,继而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活动目标:
一、了解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风俗以及文化等,了解社会、风土人情,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觉悟,团结灵魂,分享合作与交流的高兴。
三、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内容:
(一)阅读有关中国节日的文学作品
借鉴古代蒙学读物和古代的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扩大阅读面,积累与中国传统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二)了解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名人很多的节日与一定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这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比如屈原之于端午节等,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灵魂境界,熏陶自己的品格。
(三)了解民俗风情。
通过课内的进修和课外的调查了解一些重大的节日的由来和民间习俗,开展综合操作活动参与到各地民族的习俗中去,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人文魅力。
四、活动经过:
第一阶段: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提出难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活动内容:确立主题,设计方案
一、传统节日有哪些。
二、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形象标识。
三、传统节日的生活习俗有哪些。
四、……
活动方式:讨论、谈话、小组合作调查
活动步骤:
一、谈谈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二、本次综合操作活动想研究什么?为什么?确立出研究主题
三、按自愿结合的规则分组
四、各小组设计活动方案
五、交流,全班相互补充,不断完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调查分析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内容:指导学生调查、访问,收集传统节日的来历、传说、习俗及文化等。
活动方式:分组调查、访问、收集并记录
活动步骤:
一、调查、访问前的准备
二、分组或个人调查、访问、收集、记录
三、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收集资料
四、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内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相同的归并,不同的列出目录,并分类装订,一方面为全班交流做准备,同时又是归纳进修的经过。
第三阶段: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以及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进行表达能力。
活动内容:汇报调查情况并展示个人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
活动方式:
一、对学交流
二、展示汇报
三、小组讨论
活动步骤:
一、把自己的调查、观察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二、展示、自己最关心的传统节日的聪明。
三、合作拓展资料本组的收获,并选择本组的汇报方式。
第四阶段:
活动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节日及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内容:“走近中国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活动方式: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汇报收获,全班交流共享。
活动步骤:
展示学生们在活动中调查和发现的有价格的资料。
五、活动评价:
评价资料、学生表现、合作灵魂等。
六、活动注意:
一、科学、有礼貌的进行调查访问
二、准确、及时的汇总、分析资料
三、有难题与困惑时学会寻求帮助与合作。
四、活动中注意安全。
传统节日教育职业规划 第二篇
主题由来:
在进修《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身边的传统”时,学生们的漠然反应体现了他们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知之甚少。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了解中华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了这样一个主题。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有目的地参加春节的一些习俗活动,感悟春节中的伦理、情感、文化、信念等内涵。从而继承和发扬杰出的传统文化。
活动内容:
参与并描述春节某一个习俗活动的经过,接着谈一谈对这一习俗的看法,最终自拟题目写成一篇短文。
活动方式:以个人参与活动为主。
活动经过:
积极参与“过春节”各项活动,有选择地确定某一习俗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并查找资料明确这一习俗的进步变化。
交流汇报:
假期回来以班级为单位,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评出最佳,接着在全年级展示。
活动评价:
能够积极参与春节习俗活动,描述经过具体、不掺假,要有自己的诚实体会和想法。
传统节日教育职业规划 第三篇
一、指导想法
秉承“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进步”的办学理念,以学校“活动育人、全员育人 服务育人”的教育模式为指导,以“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为突破口,结合我校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节日文化”的感化功能,进步学生的想法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的特点化进步,通过校本课程的操作与研究,使学校成为继承传统和谐育人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为营造现代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背景与意义
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精华,它区隔出一个生活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集中地展现了各个阶段的含义,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民族文化中最精细、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中国历史悠久,所蕴育的节日活动特别多采多姿,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个别的节日形式虽然风格迥异,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聪明及经验成果。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性、道德风尚和宗教觉悟,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担负起继承传统、传承文明的重任,从传统节日中汲取文化营养,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三、开发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让师生在进修中了解传统节日民俗,进修节日文化,树立民族觉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灵魂。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经过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气氛,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进步学校的教学质量,凸现学校的特色教育,提升学校的形象。
(二)具体目标
一、了解中华传统的各个节日的由来与传说。
二、了解中华传统的各个节日的习俗。
三、了解中华传统的各个节日的诗词文化。
四、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开展各种节日活动,深入了解传统节日内涵。
四、课程实施的规则
一、主体性规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新的操作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二、趣味性规则;根据学生的聪明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进步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创新,以此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保持学生的进修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三、灵活性规则:教学内容、技巧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作出内容上的修改,以便控制课堂,适时调整。
四、开放性规则: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于课堂、校园、文明礼仪展室等场所进行,充分发挥不同场所的影响,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课程实施的内容
一、主要内容:
(一)了解不同节日的由来及各地的风俗习性。
依托《我们的传统节日》校本教材,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
寿光市第五中学 课程管理开发中心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进步
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传统节日教育职业规划 第四篇
一、活动背景
对学生的“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的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教育一直是我校德育职业的重点。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月明情意浓,圆圆的月亮、各式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在中秋之夜,大众还爱吃些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快乐美满、甜蜜安康。虽然学生都喜欢过中秋节,然而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刻,也很难觉悟到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再加上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普遍缺失,因此,开展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水平的操作活动,对学生进行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的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既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又能成为进步学生对我们传统文化深刻领会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增强学生积极投身民族复兴中国梦辉煌操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活动目标:
一、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性。
二、通过体验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快乐。
三、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积极投身民族复兴中国梦辉煌操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活动时刻:二-三周
四、活动实施经过:
第一部分:中秋我知道 (活动准备)
一、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二、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性,并实际体验。
第二部分:中秋我参与 (上班级主题活动课)
主题课经过:(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
一、教师导入:一曲优美的春江花月夜,把我们带进了静谧安详的气氛中,中国自古以来就一个浪漫而深刻的民族,对月亮带给大众的神秘充满着无数绝妙的想象和联想。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颗探究的心,走进月亮文化,探究月亮的奥秘吧!希望在座的每一个小组都能够闯过三关,登上月亮船,在聪明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二、话说中秋
(一)由学生关于中秋节的由来
(二)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三)关于自己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四)师生共同参与:中秋诗词佳句知几许
三、合作探究 展示成果
(一)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月亮有关资料的搜集活动中,同学们都各显神通,用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对 中秋的习俗进行了探究,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的成果吧:
第一类:手抄报、科幻画等形式呈现
第二类:资料展示(对联、成语等)
第三类:诗配画画配诗展示 。
第四类:配乐朗诵(荷塘月色)
(二)你做我猜共唱月(将活动分成四组形式,由组长抽签领任务,而后表演。)
四、结束语:几番展示,几番拼斗,我们看到了大家两周自主进修的热诚。同学们,科学与文化是一对孪生姐妹,我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祝愿你们永远都能像本次活动这样自主、合作、探究地进修,那么成功的人生必将永远属于你!
第三部分:拓展资料活动经验,交流活动体会
一.活动结束,组织学生座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及期望。
二.活动拓展资料与评价
五、推广普及
除了中秋节,我校在其他节日也努力引导学生将团圆、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例如:清明节、端午节,请家长到学校和学生一起包粽子、玩“碰鸡蛋”的亲子游戏;重阳节开展“朝霞情系夕阳红”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到 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演节目等。借助一个个节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过节不然而小家的团圆与快乐,更是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美满。既是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的机会,又是家校共同认
知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有利契机。
六、活动反思
一.在活动中自主研究。“中秋节”综合操作活动课的内容、形式非常多,也非常富于变化,学生在活动中进修,通过活动才能发现难题,探求最好的活动效果。
二.在合作中逐步成长。“中秋节”综合操作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当我们的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需要指导时,就会有一个强大的“参谋团”——家长和教师做后盾。这个本身也是一种教师家长的综合操作活动,老师和家长也从中得到了很好的传统文化聪明熏陶。
传统节日教育职业规划 第五篇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杰出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灵魂的有效途径。今年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诚。
二、活动目标:
三、进修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诚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经过
活动导入
一、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二、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三、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一、 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二、 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一、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二、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三、教师。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一、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性,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在交流)
二、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三、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一、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关于粽子的由来。)
二、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三、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多少外地学生关于他们家乡的粽子。 (比如来自福建、东北、安徽学生关于。)
四、主持人。
活动三谈感受,激发情感
一、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打算怎么过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你想对大家有什么话说,在接下来的时刻里希望怎样做?(学生交流)
三、划重点:。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辉煌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传统节日教育职业规划 第六篇
一、活动主题:
让学生充分了解各地在端午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性,增加学生进修的兴趣,了解这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的意义;体会班级就一个大家庭,人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初步领会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高兴与快乐。
二、活动目的:
二、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三、通过对家人、邻居、同学等的交流,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立于主动进修的能动性。
四、通过亲手尝试包粽子,进步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团结互助灵魂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时刻:
五月二六日——六月六日
四、活动对象:
五年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内容:
一、举办一次端午节聪明竞赛
五年级每班选五名同学参加,六月五日中午一二点集中五(五)班教室。
二、组织一次屈原故事巡讲活动
五年级每班选三名同学准备好一个有关屈原的故事讲给一、二年级的同学听,讲故事时刻为五月二九日晨会课时刻。(请一、二年级班主任拍好照片。)
五(一)对应一(一)一(二)一(三)
五(二)对应一(四)一(五)一(六)
五(三)对应二(一)二(二)二(三)
五(四)对应二(四)二(五)二(六)
三、学包一个屈原爱国粽子
五年级班主任发动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学包粽子,拍好照片。
四、出一张端午节的小报
五年级每班出三张小报。
五、写一副屈原爱国书法作品
五年级每班交两幅作品,硬笔、软笔都可以。
六、制作“端午时节话屈原”的晨会PPT,并利用晨会课进行宣讲
五年级每班制作一个PPT。
备注:所有材料于六月六日前交给钱亚琴老师(邮箱:三九四三四七六四三@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