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的奇妙缘分
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是鲁迅笔下最动人的童年回忆其中一个。阿长是鲁迅的保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由于一本《山海经》在鲁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虽然文化不高,甚至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但她却用自己的方式满足了鲁迅对这本书的渴望。
阿长的形象:平凡却让人难忘
阿长并不一个完美的人。她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摆成“大”字挤占床铺,还教给鲁迅许多繁琐的规矩。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保姆,却由于对鲁迅的关爱而显得格外诚实。她会在除夕夜郑重其事地让鲁迅说“恭喜恭喜”,还会在元旦塞给他一个福橘,希望他“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了阿长朴实而温暖的内心。
《山海经》的魔力:开启想象的钥匙
《山海经》对童年的鲁迅来说,是一本充满魔力的书。书中的“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激发了他无限的想象力。然而,这本书并不容易得到——鲁迅的远房叔祖提起过,但找不到;自己去买,又没机会。正是这种求而不得的渴望,让阿长买来的《山海经》显得格外珍贵。
阿长的“神力”:一份朴实的爱
当阿长把《山海经》递给鲁迅时,他“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阿长不懂这本书的价格,但她知道鲁迅想要,于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满足他。这份朴实的爱,让鲁迅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原来,阿长不仅会唠叨、会占床,还会为了一个孩子的心愿默默努力。
小编归纳一下:记忆中的温暖
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童年的回忆,更是一份关于爱与成长的温暖记录。阿长或许不完美,但她用最朴实的方式走进了鲁迅的心里。而《山海经》也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童年的好奇心、想象力的象征,更是阿长留给鲁迅的珍贵礼物。
正如鲁迅所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阿长与《山海经》,成了他记忆中最温暖的片段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