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亮之上》到时代强音
提到《月亮之上》,很多人会立刻想到凤凰传奇的经典演绎。但你知道吗?这首歌的背后站着一位深耕现代民歌的音乐人——何沐阳。作为词曲作者,他不仅创作了这首传唱度极高的作品,更用“接天气、接地气、接人气”的理念,让民族音乐焕发新光彩。
何沐阳的音乐之路始于对宋词的热爱,苏轼、辛弃疾的“多面手”特质深深影响了他。从初二为《钗头凤》谱曲,到后来为凤凰传奇量身打造《月亮之上》,他始终在探索:怎样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火花?
现代民歌的三重密码
何沐阳的创作秘诀是什么?答案是三个关键词:根源性、时代感、国际化。
在他看来,杰出的现代民歌既要保留民族音乐的魂,比如《月亮之上’里面蒙古长调的苍茫感;又要用电子节奏、RAP等手法赋予新意。这种“混搭”并非简单拼接——为景德镇写歌时,他两次实地采风,最终用“古窑的神火通明千年”串起丝绸之路的古今;创作《秀丽中国》时,“秀丽中国”尚未成为政策热词,却因契合时代心声登上春晚。
“音乐是时代的信息载体。”何沐阳常把作品给不同年龄、职业的人试听,“如果只想自我表达,何必写歌呢?”
何沐阳的音乐版图
从深圳出租屋到春晚舞台,何沐阳的“音乐地理”不断扩展:
– 地域之歌:《彩云之南》《坐上火车去拉萨》成为地方文化名片
– 时代之声:汶川地震后的《我们有爱》、“一带一路”主题的《丝绸之路》
– 未来之约:为TFBOYS写的《我和2035有个约》融入电音元素
他笑称自己不是“猜中题目”,而是始终与时代同频。就像《月亮之上》那句“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既保留了对传统的仰望,又传递出触手可及的希望——这或许正是何沐阳作品的魅力所在。
写给追梦人的启示
回望何沐阳的创作生涯,能给年轻人什么启发?
1. 简单纯粹:在深圳“南漂”时,他坚持“要做就做好”,连MV镜头都亲自打磨;
2. 开放包容:既听欧美流行乐,也钻研民族音乐,像宋词大家一样“能大江东去,能小桥流水”;
3. 责任担当:他说“若无家国,你我皆为碎片”,用音乐记录重大历史时刻。
如今,何沐阳仍梦想着“为每个中国地域写一首歌”。从《月亮之上》出发,他的音乐旅程还在继续——你呢?是否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月亮之上”?